2013年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

2013年12月25日00:00
字体:[ ]

社交类应用指带有社交元素的互联网应用,包括社交网站(SNS)、微博客、即时通信等垂直应用。进入2013年,社交类应用变化明显,表现在:1.部分传统社交应用用户使用热度下降;2.新的社交应用不断推出;3.各类社交应用商业化是企业运作的重点等等。为此,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2013年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以了解当前网民使用各类社交应用实际情况。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呈现以下特点:

社交类网站高端用户更易流失,增加网站实用性是重点

高学历、高收入的社交网站、微博用户活跃度下降速度相对较快,其中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社交网站用户过去一年减少使用的比例达26.0%,大专学历以上的社交网站用户过去一年减少使用的比例高达25.7%, 同样群体的微博用户过去一年减少使用的比例也分别达26.1%23.7%,均高于低收入、低学历群体。之所以减少使用,超过40%的人认为是“太浪费时间了”。高学历高收入的用户是网站商业化收入的主要目标群体,如果流失加速,会造成网站用户结构层次进一步降低,导致网站变现能力降低。为此,社交类网站和微博需加强网站的实用性和“必需性”,增加网站的实用功能,提升网民的使用粘性和活跃度。

微博、微信在碎片时间里使用率较高,商业开发潜力较大

  由于微博、微信的载体主要为移动设备,网民在早晨起床前、坐车途中、排队等候等几个时段的使用率都较高。其中微信在坐车途中、排队等候时的使用率超过了50%,高于上班或上课等学习工作时的使用率;微博也是如此,由于微博用户逐渐从PC端向移动端转移,移动特征越来越强,在早晨起床前、坐车途中、排队等候等时间段与社交网站相比,使用率相对较高。企业可利用网民在碎片时间里上网的行为特点,提供相应的产品或服务,增加收益。

网民社交类应用商业化产品参与度不高,细化商业产品是关键

游戏和广告收入是社交类应用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在付费游戏方面,网民的参与度都在15%以下。在广告参与度方面,23.6%的社交网站用户点击过站内广告,14.6%的微博用户点击过微博推送的广告。其它商业活动方面,网民的参与度都还较低,站内购买商品、付费使用其它相关业务的用户比例都不到两成。中国网民付费意愿低、而且对商业化产品参与度低的现状不可能短期改变,所以社交类应用需发掘更细化的盈利方式,针对不同群体用户推出不同的商业产品,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市场潜力。

请点击下载报告:统计报告全文


分享: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