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看到一篇新闻报道《工信部官员称三网融合恐已夭折沦为一场政治秀》,这样的题目足以吸引众人的眼球,可以说一石激起千层浪,成为电信和广电领域相关人士关注的热点,甚至是焦点。
在谈论三网融合是否夭折之前,首先要了解到底什么是三网融合。其实,目前国外提三网融合(Triple Play)已经很少涉及政策性内容,因为西方国家大都已经放开了电信、广电业务领域,允许互相进入,剩下的也就是多业务运营商们(Multi-service operator)在市场竞争环境中拼技术、拼应用、拼服务、拼资本了。而我国的三网融合本身极具中国特色,由于传统电信和广电领域经营体制的不同,在实际推行的过程中,三网融合的概念被赋予了一定的政治色彩和政策因素。因此,笔者认为目前三网融合工作只是在宏观政策层面遇到一定的阻力,造成三网融合在实际推行过程中进展缓慢或迟滞,但“夭折”论未免有点危言耸听。另外,需要强调的是,三网融合是一项复杂的、全面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策、应用、技术各个层面,并不是只涉及政策一个层面。
根据报道,我们可以推测出国务院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近期可能没有召开相关工作会议,但工信部和广电总局两部委在各自业务领域范围内,三网融合的推进步伐却丝毫没有停滞。而且笔者认为就领导、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与应用这三个方面来说,三网融合仍处于一个正常的发展状态。
就领导层面来说,工信部部长苗圩在2月份再次强调“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和物联网”,在两会期间表示“三网融合试点今年不扩大”;广电总局局长蔡赴朝上任后不久,即赴山东省调研,考察三网融合推进情况。可以看出,两部委领导肯定是把三网融合这项工作放在一个日常工作的位置。
基础设施建设层面,中国电信正式启动“宽带中国·光网城市”工程,中国移动计划在三年内将全国范围内的WiFi热点数量增加至100万个,广电系统将继续推进网络的数字化双向化改造,截至2010年已有8799万数字电视用户,近5000万双向覆盖用户。诸如此类的很多工作虽然不仅仅是为了三网融合而开展,但却为三网融合顺利开展的提供了重要基础和保障。
技术与应用层面,更可以用方兴未艾来形容目前的发展态势。从EPON、GPON到LTE,从手机视频到CMMB,从IPTV到互联网电视、智能电视,从数字家庭媒体中心到智能家居中心,这些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和三网融合相关,对于推动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的融合,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都能够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最后,三网融合正式提上国家事务日程也就是去年的事,才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纵观电信领域,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和互联网融合的比较充分。而广电领域,由于传统经营体制方面的限制,和互联网结合的还不够充分,但是广电系统从总局领导到地方台网,再到机顶盒设备生产商,都已经深刻认识到,互联网将是未来发展的核心,如果不能够主动融入互联网这场革命,那么最终将被互联网革命。而对于广电这块具有中国特色的业务和互联网的充分融合,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可能需要比电信更长的时间,需要有耐心和信心。
笔者认为,真没必要把三网融合过度的政治化、政策化,即使没有“三网融合”这个词,即使电信和广电在某一时间段内并行发展,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各种符合三网融合特征的新应用、新业态也会层出不穷。当各种应用达到一定积累,各自产业达到一定发展规模后,反过来会“倒逼”政策上做出调整。
综合以上分析,CNNIC分析师唐亮认为,三网融合本身就是一个发展过程,不断完善、不断前进。撇开政策因素,从技术和应用层面来说很难说它始于何时、止于何处,这就需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中广互联CEO曾会明在微博上说“……它(三网融合)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没有终点甚至不存在一个成功与否的节点性标志……”。的确,三网融合,不曾夭折,不会夭折,或许,不存在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