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中国”、“人民网.中国”、“爱康国宾.中国”……这些域名你见过吗?五年前的今天,“.中国”域名纳入全球互联网根域名体系,如今已有大量机构企业、跨国公司热衷于将中文域名作为建站、运营、品牌推广的重要手段。
五年来,“.中国”域名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跨越式发展,已经实现了跨平台、多浏览器、繁简等效等便捷的应用体验;其因形推理,见形知义的汉字特性,在便于网民记忆的同时,更可帮助企业宣传自身品牌。
据了解,“.中国”域名符合全球华语用户的不同输入习惯,早在入根之时便已实现了“简繁等效”,输入域名时,无论是简体字还是繁体字,均可直达目标网站。而“.”和“。”等效的实现,也帮助华语用户避免了中英文输入法的反复切换。此外,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域名可在全球所有主流浏览器上使用。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测试,包括IE、Chrome、Safari、Firefox、搜狗、遨游、360等国内外主流浏览器均完美支持“.中国”域名的访问。
为推广自身企业形象及产品营销,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启用“.中国”域名。国内大型健康体检机构——爱康国宾,在为其官方网站启用“.中国”域名的同时,也为其服务的近400家齿科VIP客户申请了专属的“.中国”域名。如“中国农业银行齿科.中国”、“联想集团齿科.中国”、“中国国际航空齿科.中国”等,相关企业员工只需访问对应的中文域名,即可登录查看体检相关内容,提升了用户体验。
入根五年来,“.中国”域名打破了备受禁锢的英文上网模式,凭借易记忆、好辨别的优势,不仅契合了全球华语网民的上网习惯,方便网民记忆、应用、辨别企业网站,更凭着精准的语义传达在企业品牌和企业网站间建立起稳固的“桥梁”,从而帮助企业开展有效的网络营销。
“.中国”域名受到国内外企业机构、跨国公司的青睐,归根结底是中国经济、文化的强大影响力在互联网基础资源领域的反映,随着“.中国”域名面向自然人开放,“.中国”域名在个性化邮箱、微博、相册等领域的应用将会逐步深入到国人的工作生活,为独特的华语互联网文化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